摘要:目的 探索放射治療致放射性肺炎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在2017年4月22日至2018年4月22日期間選取10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均為急性反應)為實驗對象,在該基礎上將其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為5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采取激素、抗生素等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采取中藥治療,并對比治療效果。結果 本文研究中,觀察組放射性肺炎患者經聯合中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P<0.05;且生活質量評分為(88.97±5.91)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放射治療致放射性肺炎患者采取常規治療聯合中藥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放射治療 放射性肺炎 療效 生活質量
肺癌、食管癌等為胸部常見惡性腫瘤,放射治療在胸部惡性腫瘤治療中運用較為常見[1],但治療過程中,可導致組織或正常細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引起肺部損傷,表現為肺泡壁水腫加重、漿液纖維性滲出、細支氣管上皮脫離、透明膜形成等,嚴重時,還可出現肺萎陷,也可患者生命安全和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2]。而本文便對放射治療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和對生活質量影響性進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如下文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7年4月22日至2018年4月22日期間選取100例放射治療致放射性患者為實驗對象,其中食管癌48例,肺癌42例,胸腺惡性腫瘤5例,縱隔型淋巴瘤4例,惡性胸膜間皮瘤1例,所有患者均為初次進行放射治療;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腎功能損害。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患者。對照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齡為(71.97±6.90)歲,其中I級肺炎者3例,II級肺炎者21例,III級肺炎者21例,IV級肺炎者5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平均年齡為(71.50±6.94)歲,其中I級肺炎者2例,II級肺炎者22例,III級肺炎者22例,IV級肺炎者4例。
1.2 方法
上述所有病例均為進行放射治療,并出現不同程度放射性肺損傷,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給予激素、抗生素、化痰、保護肺功能等治療[3]。
放射性肺炎(急性反應)診斷標準[4]:依據RTOG標準可分為5級:1級:輕度干咳或活動時呼吸困難,2級:持續性咳嗽需要麻醉性鎮咳藥/輕度活動時呼吸困難,但無靜息時呼吸困難,3級:嚴重咳嗽,麻醉性鎮咳藥無效或者靜息時呼吸困難/臨床或影像學有急性肺炎證據,需間斷性吸氧,有時需要激素治療,4級:嚴重呼吸功能不全或需持續吸氧或者輔助通氣,5級:死亡。
對照組(常規治療):1級:觀察;2級:無發熱者,密切觀察±對癥治療±抗生素;伴發熱,CT上有急性滲出改變者或有中性粒細胞升高者,對癥治療 抗生素±糖皮質激素;3級:糖皮質激素 抗生素 對癥治療,必要時吸氧,4級:糖皮質激素 抗生素 對癥治療 機械通氣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取聯合中藥治療,給予中藥湯治療,基礎配方:30g白芍、30g魚腥草、15g生地、15g紫草、15g當歸、15g北沙參、15g南沙參、10g桔梗、10g玄參、10g桑白皮、10g玉竹、10g黃芩、6g連翹、6g蘆根,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
1.3觀察指標
分析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ADL評分。總有效率=顯效率 有效率。顯效[6]:患者經治療后,肺部聽診?音消失,體溫恢復正常,胸痛、氣促、咳痰、咳嗽等癥狀均消失,經X線檢查,可發現毛玻璃影和肺內野片狀影消失;有效:經X線檢查,可發現毛玻璃影或照射野內片狀影與治療前相比,縮小50%以上,明顯縮小,肺部聽診?音減少,體溫恢復正常,胸痛、氣促、咳嗽、咳痰等癥狀呈好轉趨勢;無效:經X線檢查,毛玻璃影和照射影內片狀影無變化,癥狀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加重。
ADL評分(日常生活活動)[7]:包含穿衣、如廁、洗澡、洗漱、功能性狀態,總分為100分,若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在統計對比值差異時,需運用SPSS20.0軟件,ADL評分屬于T檢驗,用(±s)表示,總有效率屬于卡方檢驗,用(%)表示,在差異具有意義時,用P<0.05表示。
2 結果
2.1觀察組放射治療致放射性肺炎患者經常規治療聯合中藥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的總有效率(n,%)
2.2兩組且生活質量評分為(88.97±5.91)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n,±s,分)
3 討論
放射性肺炎常發生在放射治療后1~6個月,屬于胸部腫瘤放療后較為常見的并發癥,病灶主要集中在肺部,一旦機體處于免疫力低下狀態,可引起肺部感染,誘發放射性肺炎的發生,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還可直接對肺實質造成損傷,形成不可逆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8]。隨著對放射性肺炎的深入研究,可發現患者早期主要表現為咳嗽、胸痛、氣急、高熱、胸悶、干咳等癥狀,隨著疾病惡化,可導致肺泡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或變性,導致肺不張,降低肺泡穩定性,進一步加重肺功能損傷[9-10]。
放射治療是胸部惡性腫瘤常用治療方法,但在治療期間因為正常肺組織受到累及,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損傷,隨著研究深入,可發現放射性肺炎的發生和嚴重程度與放射的劑量、放射體積相關,當照射劑量越高,照射體積越大,產生肺損傷就越大,此外還與患者的年齡、既往肺功能的情況、肺組織受照射的部位、以及化療藥的應用等多種因素相關。本文研究中,觀察組中放射性肺炎患者常規治療聯合中醫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0%,高于對照組,P<0.05;且生活質量評分為(88.97±5.91)分,高于對照組,P<0.05,主要是因為中藥湯治療,能夠發揮清熱止咳、滋陰潤肺、清熱解毒、濕肺潤肺、祛痰祛瘀等功效,從現代藥理學角度分析,中藥湯能夠有效降低早期漿液的滲透能力,抑制漿液合成和分泌,及時發揮消炎、提高機體免疫力功效,抑制或減輕纖維化病變,促進纖維化細胞因子,減輕治療期間引起的一系列癥狀,進一步發揮抗病原微生物、抗腫瘤、抗氧化、抗炎等功效,增強機體免疫力,調節機體,補充氣血,有效增強機體缺氧耐受力[12]。
總而言之,對放射治療致放射性肺炎患者采取常規治療聯合中藥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韋嵩,蒙如闖,張發恩等.肺癌放射治療致放射性肺炎的相關因素分析[J].癌癥進展,2016,14(3):269-271.
[2]祝愛峰,何艾紅,任軍華等.應用“及時與多次”縮野技術預防小細胞肺癌放射性肺炎的臨床研究[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5,52(2):80-83.
[3]王謹,包勇,莊婷婷等.3DCRT計劃中不同肺定義對肺癌放療的影響[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4,23(5):396-400.
[4]彭偉,陳津,魏偉等.血清KL-6預測肺癌患者放療后發生放射性肺炎風險的研究[J].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2017,37(12):891-895.
[5]馬建光,司小三,程長海等.肺癌調強或適形放療后放射性肺炎發生及計量學預測因素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18,33(9):1436-1438,1457.
[6]陳亞楠,左云,周芳等.ERCC5rs2296147多態性與肺癌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關性研究[J].實用腫瘤雜志,2016,31(3):255-262.
[7]李波,趙永利,李開艷等.放療致肺癌患者發生放射性肺炎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24(14):1659-1662.
[8]郭雷鳴,丁高峰,徐文才等.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Ape1/Ref-1、ICAM-1及IL-17A水平與放射性肺炎發生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18,21(5):383-388.
[9]王樹斌,袁飛,武云等.放射性肺炎與肺癌患者生物學因素關系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8,16(13):1571-1574,1611.
[10]李超,陳桂明,彭冰等.還原型谷胱甘肽對肺癌放療患者急性放射性肺炎及相關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6,37(17):2597-2600.
[11]楊旭初,王懷璋,楊峰等.痰熱清注射液對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纖維化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11(1):122-124.
[12]梅曉雷.潤肺湯對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纖維化的影響[J].中醫學報,2014,29(2):177-179.
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 臨床即“親臨病床”之意,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
學 位: 醫學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學 歷: 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
學科代碼: 1002
二級學科數: 18個
歡迎報考咨詢臨床醫學專業!
上一篇:
圍手術期護理對急性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恢復及生存質量的影響評價研究
下一篇:
奧曲肽聯合奧美拉唑對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