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體檢人群脂肪肝患病情況及其危險因素。方法 擇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間本院體檢人群1054例,均接受體檢及信息采集,分析其脂肪肝患病情況及危險因素。結果 1054例中檢查脂肪肝185例(17.55%),無脂肪肝者869例(82.45%);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比較年齡、身高、體質量、BMI、腰圍、臀位、腰臀比、空腹血糖等指標水平,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體檢人群以50歲以上人群脂肪肝較高,其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年齡、腰臀比、血糖及血脂等。
關鍵詞:健康體檢人群 脂肪肝 危險因素
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飲食結構的改變,不少疾病患者數量逐漸提升,比如脂肪肝。而脂肪肝數量占國民肝病排名中次席,其中5~15%患者可能發展至肝硬化,故需引起足夠的重視[1]。了解脂肪肝患病危險因素,有助于為制定脂肪肝診療方案提供依據。本次研究以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本院體檢人群1054例為觀察對象,分析體檢信息,探查脂肪肝患病情況,了解危險因素,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期間本院體檢人群1054例;男534例,女520例,年齡25~86歲,年齡(46.82±15.95)歲。所有體檢者臨床資料均比較完整,且無精神系統疾病,神志清楚;排除入組前已經確診的肝臟疾病者;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體檢者均通過體格檢查采集身高、血壓等指標信息;體檢前至少8h空腹,抽取外周循環血液樣本,檢測血糖、血脂等指標;經腹部彩超開展脂肪肝檢查。脂肪肝超聲診斷標準(1)近場,肝區廣泛存在點狀高回聲,且強于脾腎,少數可見灶性高回聲。(2)遠場,肝區回聲趨于衰減,且散在分布光點。(3)肝區管道比較模糊。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1)脂肪肝檢出情況。(2)脂肪肝檢出者設為脂肪肝組,未檢出脂肪肝者設為非脂肪肝組,兩組比較一般信息、體格檢查及血液檢驗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選取SPSS 17.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且開展x2檢驗,計量資料以(
±s)代表,且行t檢驗,以P<0.05為數據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脂肪肝檢出結果
1054例中檢查脂肪肝185例(17.55%),無脂肪肝者869例(82.45%)。
2.2 組間體檢結果差異
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比較年齡、身高、體質量、BMI、腰圍、臀位、腰臀比、空腹血糖等指標水平,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組間體檢結果差異
3 討論
正常情況下,肝臟細胞內脂肪含量約占5%,當女性雌激素分泌異常,或男性高熱量飲食[2]等情況時,則可能導致肝細胞內脂肪含量增加。而脂肪代謝的主要場所在肝臟,長時間高脂飲食能夠提升肝臟酯化水平,引發肝細胞脂肪變性,導致脂肪肝。不僅如此,超重或肥胖人群胰島素抵抗發生風險較高,導致肝臟脂質代謝障礙,繼續發展,可形成脂肪肝。此外,文獻報道[3],體檢人群中脂肪肝危險因素包括年齡、血脂、肝功等指標,且脂肪肝患者以中老年人群為主。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054例體檢者中脂肪肝患病率17.55%;脂肪肝組與非脂肪肝組在年齡、身高、體質量及血壓等體格檢查信息,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檢查信息等指標水平,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50歲以上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率達到50.27%;這表明,健康體檢人群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脂肪肝患病率逐漸增高,且以50歲以上人群脂肪肝發病率最高,而影響脂肪肝患病率的危險因素主要包括年齡、肥胖、血糖、血脂、血壓及肝功能等,建議積極原發病,并遵醫囑糾正錯誤認識,保持良好生活作息習慣,調整飲食習慣,適當運動,減輕體重。
參考文獻
[1]余紀會,唐蘭,趙文蘋,等.重慶地區體檢人群脂肪肝與其他常見代謝性疾病患病情況及相關性分析[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9,30(3):87-90.
[2]郝娜,閆宇,肖坤,等.男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綜合臨床,2018,34(1):26-29.
[3]王縷,張志紅,馮健,等.瀘州市某單位體檢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8,45(6):1109-1113.
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 臨床即“親臨病床”之意,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
學 位: 醫學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學 歷: 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
學科代碼: 1002
二級學科數: 18個
歡迎報考咨詢臨床醫學專業!
上一篇:
CT在乳頭狀甲狀腺結節微小癌和微小結節性甲狀腺腫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下一篇:
分析甲狀腺良性病變超聲檢查誤診為甲狀腺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