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間歇性洋地黃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采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與實驗組43例(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與12個月的LVEF水平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3例,占7.0%,死亡1例,占2.3%;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9例,占20.9%,死亡2例,占4.7%;在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對比中,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病死率對比中,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病情加重情況,顯著降低洋地黃中毒現象的發生,該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能夠減少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次數,可以有效的節約醫療費用,緩解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間歇性洋地黃;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療效;
慢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可分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以及全心衰竭。其中,左心衰竭在臨床上常見。左心衰竭是以肺循環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為主要表現[1]。通常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心悸、乏力、少尿及腎功能損害癥狀。右心衰竭是以體循環淤血為主要表現。通常表現為上腹脹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體征上表現為頸靜脈怒張、下肢水腫等。該病嚴重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需要對其加以重視,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案,促使治療效果的提高[2]。在本次研究中,對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入選時間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采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與實驗組43例(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齡在54~82歲,平均為(65.7±3.6)歲。疾病類型:冠心病22例,高血壓心臟病5例,肺心病9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擴張型心肌病1例。實驗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在55~84歲,平均為(66.3±3.9)歲。疾病類型:冠心病20例,高血壓心臟病4例,肺心病9例,風濕性心臟病8例,擴張型心肌病2例。一般資料對比中,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需要給予患者靜脈注射或口服利尿劑,血管擴張藥等,以便對癥狀進行顯著改善。減緩心率,對無禁忌證患者需要采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進行治療。針對冠心病與高血壓等基礎病患者,需要對冠心病、高血壓進行合理控制,改善患者癥狀。對照組患者采用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每次4粒,1日3次,療程4周。實驗組患者采用洋地黃間歇性治療,每天口服0.125mg或0.25mg洋地黃,對其進行間歇性服用,連續治療5d后停用3d,之后重復,對其間歇性用藥效果進行分析。在治療6個月與12個月后分別采用超聲心動圖對患者LVEF進行檢測,了解患者心率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變化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6個月與12個月的LVEF水平明顯優于治療前,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對比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VEF變化情況

2.2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及死亡病例分析:
實驗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3例,占7.0%,死亡1例,占2.3%;對照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9例,占20.9%,死亡2例,占4.7%;在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對比中,兩組患者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在病死率對比中,兩組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在臨床上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比較常見,其嚴重影響到患者生命健康與生活質量,需要對該病加以重視。針對該病的治療,需要制定出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案[3]。
洋地黃是一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重要藥物,盡管在現代醫藥中對藥物進行不斷研究,研究出多種強心藥物,但是,洋地黃藥物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療效果較好。由于患者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治療劑量與中毒量接近,在同時采用利尿劑治療時,電解質會出現異常,酸堿平衡失調,腎功能不全,從而會導致洋地黃在血清中游離濃度顯著增加,在常規用量時出現洋地黃過量的情況,繼而會導致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惡化與心律失常現象,嚴重者會出現猝死[4]。因此,需要對洋地黃用藥劑量進行合理控制,在以往持續用藥中,會增加患者洋地黃中毒概率與病死率。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可以在洋地黃半衰期33h后停藥3d,促使洋地黃排出體外,如果同時停止使用利尿劑,可能存在電解質異常,機體自身調整時會及時糾正電解質異常現象,有效的避免洋地黃持續作用引起中毒現象的發生,可以顯著降低心力衰竭加重引起心律失常與猝死現象[5]。
洋地黃在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中可以發揮出重要的作用,能夠明顯增加心肌的收縮能力,促使患者運動耐量與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可以有效的減慢心室率[6]。洋地黃主要是通過對心力衰竭心肌細胞膜進行有效的抑制,促使細胞內的鈉離子水平不斷上升,發揮出正性肌力作用。但是長期治療中,需要對洋地黃的劑量進行合理控制,合適的藥物劑量是治療慢性心理衰竭的關鍵之一,較低劑量的洋地黃可以對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進行顯著改善,并且可以對患者體內神經內分泌異常現象進行及時糾正處理[7]。如果洋地黃劑量過高,左室功能會明顯增加,但是神經內分泌出現異常,其臨床癥狀沒有得到改善,可能會導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會增加心力衰竭的病死率。目前,小劑量洋地黃治療更加安全。在臨床上洋地黃停用后會導致患者癥狀惡化,如果病因沒有去除,沒有出現洋地黃中毒現象,在原則上可以長期應用洋地黃治療。該藥治療方便快捷,且價格低廉,療效滿意。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需要對洋地黃的使用劑量進行合理控制,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方案,促使治療效果的提高[8]。
在本次研究中,對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明顯優于治療前,實驗組患者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采用間歇性洋地黃治療,可以有效的緩解病情加重情況,顯著降低洋地黃中毒現象的發生,該治療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有效性,能夠減少患者病情加重住院次數,可以有效的節約醫療費用,緩解患者家庭經濟負擔,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國興.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24例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12):2290-2291.
[2]王強,祝麗華,祝明超,等.左卡尼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基層醫藥,2017,24(19):112-113.
[3]崇愛國,季紅慧,鐘澤,等.曲美他嗪聯合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浙江臨床醫學,2017,19(5):851-852.
[4]鐘敬瓊,李少霞,許珍娥,等.麝香通心滴丸聯合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現代醫院,2017,17(1):101-102.
[5]王文苑,蔡定華,朱乃訓,等.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3,15(7):124-125.
[6]朱丹丹,王晶,賀明軼,等.間歇性使用左西孟旦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5,30(8):1168-1169.
[7]陳會校,張強,柴巧英,等.間歇性使用左西孟旦治療難治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分析[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7,44(1):149-150.
[8]李淑林.左卡尼汀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23):144-145.
臨床醫學(英語: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根據基礎醫學的基礎,對病患的問題(有關身體或心理的疑問、不適或疾病)加以診斷、治療的學科。
臨床醫學的內容極為廣泛,分類也有多種方法。 以內涵而言,涵蓋了臨床診斷學、臨床治療學等。 以所處理對象、方法或器官系統的不同,也可區分成各個臨床學科,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小兒科學、精神醫學、神經科學、泌尿科學、 皮膚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康復醫學、麻醉學、骨科學、放射科學、急診科學等等,但以上的分類并不是統一的分類,可因各地或各醫療機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更廣而言之,對象是病患(人)的學科,即可加上臨床兩字,如臨床藥理學、臨床心理學等,均可歸類于臨床醫學相關的學門。
歡迎聯系我們報考臨床醫學專業。
上一篇:
無痛分娩技術在產科臨床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下一篇:
老年臥床患者深靜脈血栓的即時風險評估和分級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