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研究經會陰超聲檢查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0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及80例健康體檢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為觀察組,健康人群為對照組,均采用經會陰超聲檢查。對比靜息和瓦氏動作后近端尿道動態變化,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結果觀察組靜息和瓦氏動作后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均大于對照組,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會陰超聲檢查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為臨床醫師提供準確豐富的影像學信息,從而協助其開展治療及預后判斷,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經會陰超聲檢查;女性;壓力性尿失禁;
壓力性尿失禁在臨床中是一種常見疾病,是指機體在打噴嚏或咳嗽等導致負壓增高的前提下出現尿液自尿道口滲漏的情況[1]。病發后,患者可在咳嗽、噴嚏、大笑等腹壓增加時不自主溢尿,對其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且由于疾病早期并無明顯特異性表現,極易出現誤診或漏診而導致疾病發展,最終患病,故而有必要采取更為有效直接的檢測手段,盡快發現病情并給予治療,確保其健康[2]。本研究選取80例采用經會陰超聲檢查取得滿意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及80例健康體檢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為觀察組,健康人群為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46.5±1.4)歲;對照組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6.6±1.5)歲。2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計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3]:(1)患者經臨床、病理學、影像學等綜合診斷確診為壓力性尿失禁;(2)自愿參與本研究,并配合研究內容開展;(3)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腎、肺等器官疾病;(2)合并神經系統疾病,精神狀態異常者;(3)合并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4)合并泌尿系統疾病,如充溢性尿失禁等疾病;(5)參與其他研究者。
1.3方法:
所有患者及健康體檢人員均采用經會陰超聲檢查,具體操作如下:使用PhililpsHD11超聲診斷儀實施檢測,配置腹部凸陣探頭和腔內探頭,要求受試者適度充盈膀胱并排空直腸后取截石位,將耦合劑涂抹于探頭上,外覆隔離薄膜手套,同時將儀器設置為婦科模式,將探頭置于會陰尿道與陰道外口之間,于二維正中矢狀面在靜息和瓦氏動作后觀察膀胱頸及膀胱后角的動態變化,并對其相關數據進行詳細記錄。
1.4研究指標:
對比靜息和瓦氏動作后近端尿道動態變化,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近端尿道動態變化包括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等變化。
1.5數據處理:
將本次研究數據輸入統計學軟件SPSS21.0中,計量資料以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當樣本容量n>40,理論頻數T>5時,用χ2檢驗;當n>40,但1<T<5時,用校正χ2檢驗;如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靜息和瓦氏動作后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動態變化對比:
觀察組靜息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分別為(9.34±5.02)mm、(13.52±6.25)°,瓦氏動作后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分別為(9.86±5.10)、(125.20±28.54),對照組靜息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分別為(8.12±3.50)、(10.24±6.21),瓦氏動作后膀胱頸y軸位移、靜息時膀胱后角分別為(8.23±3.05)、(106.35±28.51),觀察組均大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83、3.330、2.453、4.179,P=0.038、0.001、0.008、0.000)。
2.2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對比:
觀察組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分別為35.00%(28/80)、33.75%(27/80)、23.75%(19/80),對照組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分別為3.75%(3/80)、2.50%(2/80)、3.75%(3/80),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3.046、24.259、11.858,P=0.000、0.000、0.001)。
3討論
壓力性尿失禁是指機體在腹壓增加時尿液不自主從尿道口流出,且不受機體自身控制。據臨床資料[4]記載,該疾病主要發病機制包括盆腔臟器脫垂、肥胖、年齡因素等,臨床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由于機體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其盆底、尿道括約肌等功能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下降,并促進尿失禁進展;而壓力性尿失禁在臨床中與盆腔臟器脫垂緊密相關,且多伴隨存在。但臨床資料指出,壓力性尿失禁具體病理生理機制并不明確,僅可能與膀胱頸及近端尿道下移,尿道黏膜的封閉功能減退,尿道固有括約肌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及結締組織功能下降,支配控尿組織結構的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近年來,隨著科技及醫療水平不斷提升,超聲檢測技術不斷完善,其具有診斷率高、圖像清晰等優點而被臨床廣泛采用,將其應用于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檢查中能夠準確了解到患者膀胱功能在靜息及瓦氏動作后的動態變化,并通過記錄相關數據與健康人群進行對比,可準確了解到疾病進程及狀態,從而根據實際情況盡快介入治療干預,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會陰超聲檢查后,能夠明顯觀察和了解到膀胱動態變化情況,且與健康人群膀胱狀態對于有明顯差異,患者靜息時膀胱頸漏斗形成率、合并膀胱膨出率、子宮脫垂率均高于對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觀察臨床其他學者對其開展研究[6],其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均認為采用經會陰超聲檢查能夠有效了解到患者膀胱狀態,并及時根據其具體情況作出對應診斷,提高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檢查中采用經會陰超聲檢查具有顯著效果,可幫助醫師對患者膀胱狀態進行了解,對于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均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程麗楠,崔仁善,崔英善.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功能鍛煉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老年學,2016,36(9):2234-2235.
[2]高艷梅,劉苗,李兆艾.中醫治療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經驗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7):2058-2059.
[3]李旺英,張華珍,李麗珍,等.經陰道超聲診斷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臨床價值[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5,24(1):28-30.
[4]沈發娥.湖州市女性盆腔器官脫垂及壓力性尿失禁患者就醫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7,37(11):392-394.
[5]林花.腹部超聲與陰道超聲在診斷婦科急腹癥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6,17(4):359-360.
[6]胡麗蓉,冉海濤,胡麗娜,等.經會陰二維超聲在女性壓力性尿失禁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4,30(12):1905-1908.
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 臨床即“親臨病床”之意,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
學 位: 醫學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學 歷: 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
學科代碼: 1002
二級學科數: 18個
歡迎報考咨詢臨床醫學專業!
上一篇:
泮托拉唑聯合生長抑素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
下一篇:
妊娠期糖尿病護理干預對孕婦及圍生兒結局的影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