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護理干預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4例作為研究樣本,收治時間范圍: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將其依據住院時間不同作為分組原則,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護理干預),42例/組,對比2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結果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功能分級以及6min步行試驗距離變化均有所改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LVEF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均未明顯改善,基數比較無鮮明性:P>0.05。觀察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后,其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9.52%,對比結果:P值<0.05。結論護理干預對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臨床療效具有積極作用,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升患者6min步行試驗,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護理干預;老年心力衰竭;臨床療效;應用效果;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群中常見病、好發病近年來持增長趨勢。心力衰竭發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左心功能減退,也是各類型心臟疾病發展到終末期的病癥表現[1]。該疾病具有較高的病死率、病情發展快速、反復發作等特征,危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目前臨床上,在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過程中,探尋合適的護理模式,以輔助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延續患者的生命時限[2]。文中,針對本院在2017年~2018年間收治的8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綜合性護理干預在其治療過程中的應用效果,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本院接受治療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84例,參與時間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為期1年。將這84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以其入院時間不同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對照組這2組,42例一組。對照組中,男、女性老年患者病例數分別為22例、20例;年齡65~76歲,平均(69.8±4.3)歲。心功能分級:Ⅰ級24例、Ⅱ10例、Ⅲ5例、Ⅳ3例;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63~75歲,平均年齡值為(69.9±4.5)歲。心功能Ⅰ~Ⅳ級例數分別為:23例、9例、6例、4例。
納入標準:患者無其他嚴重器官并發癥、無心力衰竭以外心臟功能障礙等心臟疾病、患者能夠配合護理工作。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精神、意識、語言障礙等疾病,患者中途結束治療(或護理)。此次研究項目得到患者家屬以及醫院倫理委員會的許可。對比2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差別較小:P值>0.05,能夠進一步研究。
1.2方法:
84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法:根據醫囑對患者進行用藥護理、生理護理、病房護理等,確保患者的治療安全性、有效性[3]。
觀察組在上述條件下,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心理護理干預、運動護理干預、飲食干預、健康干預等[4]。首先,由于老年人機體功能逐漸下心理狀態較差,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需要對其進行心理干預,與老年患者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保持耐心、使用通俗容易理解的語言,讓患者明白配合治療的作用,使其主動參與治療,提高依從性。其次,在康復運動期間,保持基礎的治療,調整患者的生活方式,對患者進行步行訓練,每天訓練一次,每次步行時間為半小時,囑咐患者家屬陪伴在患者身邊,注意步行速度時間等。在患者逐漸接受運動量后,逐漸增強運動量[5]。最后,在患者出院前實施健康教育,對患者的飲食、生活方式進行干預,囑咐患者飲食清淡、低鹽、高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教育患者及患者家屬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的自護行為、意識,避免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病情反復。
1.3觀察指標:
觀察2組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心功能評級、6min步行試驗(6MWT)、LVEF、心血管事件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20.0軟件核對結果,當2組患者的各指標數據有差別時,用P<0.05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分別采用卡方、t檢驗。
2結果
2.12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后LVEF、6MWT對比:
護理后,兩組患者的6MWT距離明顯高于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0.05(表1)。
表1 2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護理后LVEF、6MWT對比
2.22組患者心功能評級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心功能Ⅰ~Ⅱ級總和分別為34例(對照組)、32例(觀察組);護理后,兩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Ⅰ~Ⅱ級總和分別為:36例、38例,與護理前相比兩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明顯提升(P<0.05)。
2.32組患者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對比:
干預組在研究期間未發生任何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為0.00%,而常規護理組老年患者中,發生2例嚴重心律失常、2例心力衰竭加重,發生率為9.52%,SPSS22.0處理結果顯示:χ2=4.20,P=0.04。
3討論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觀察病情發展,預防不良事件發生,從而降低疾病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的影響。隨著老年人機體各項功能逐漸退化,血液循環系統、免疫調節能力下降,長期接受治療容易產生心理壓力,如果自護行為不到位,還會導致病情加重。故而,在給予患者治療時,實施科學、合理的護理方法非常重要[6]。
文中,針對觀察組42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性護理干預后,通過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干預、運動護理干預、飲食、健康等護理干預,多方面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利用心理護理干預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運動護理干預則能夠提升患者的運動功能,還能夠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不良行為影響患者病情[7-12]。
總之,護理干預對于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療效作用顯著,建議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孫玉燕.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療效的作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3):268-269.
[2]劉瑩,崔麗萍,王彩群.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護理效果及預后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2016,4(19):119-119.
[3]韓榮.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6,35(9):155-157.
[4]李波,陶秀健,易力.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7):249-250.
[5]張鴻.早期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1):254-255.
[6]王琰美.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19):219-220.
[7]郝金霞.淺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干預后的臨床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6):138-140.
[8]孫蕾.護理干預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4):192-193.
[9]張哲.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況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光明中醫,2019,34(9):1443-1446.
[10]沈麗月,沈美妹,劉玫瑰.優質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9(3):82-84.
[11]胡洋.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2):272-273.
[12]白璐,脫宇靜.舒適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3):201-202.
臨床醫學是研究疾病的病因、診斷、治療和預后,提高臨床治療水平,促進人體健康的科學。 臨床即“親臨病床”之意,它根據病人的臨床表現,從整體出發結合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和病理過程,進而確定診斷,通過預防和治療以最大程度上減弱疾病、減輕病人痛苦、恢復病人健康、保護勞動力。
學 位: 醫學學士、醫學碩士、醫學博士
學 歷: 研究生、本科、專科、中專
學科代碼: 1002
二級學科數: 18個
歡迎報考咨詢臨床醫學專業!
上一篇:
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安全性中的應用效果
下一篇:
糖尿病患者短期強化治療使用胰島素泵治療并實施全面護理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