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PDCA循環在提高醫院感染管理質量中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7年1月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推行PDCA循環管理方案,分別選取方案實施前、后1年內住院患者各5000例作為研究對象,觀察患者住院期間感染、患病情況,并對醫院各項管理工作相關指標進行觀察。結果與實施前比較,PDCA管理方法實施后患者住院期間感染、全因患病率明顯低于參考組(P<0.05);觀察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合格、操作規范評分明顯高于參考組(P<0.05)。結論PDCA用于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醫院感染防控質量,降低患者院內感染率,具有顯著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PDCA循環;感染管理;質量;交叉感染;
PDCA循環法最早由美國愛德華.戴明提出,分為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及處理(Action)四個階段,以放大系統功效、提升趨近目標質量的目的[1]。近年來,PDCA逐漸引進醫療領域,并在現代醫院感染管理、護理質量管理多領域開展,初始效應得到驗證[2]。我院自2017年開始實施PDCA循環法以提高醫院感染管理質量,取得滿意效果,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院自2017年1月開始實施PDCA循環法,選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50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男2763例,女2237例,患者年齡3個月~80歲,平均(56.32±3.66)歲;涉及科室:婦科、產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消化內科、血液凈化中心。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500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750例,女2250例,患者年齡3個月~80歲,平均(56.70±3.50)歲;涉及科室與對照組相同。納入樣本性別、年齡及科室分布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PDCA循環管理法實施前,采用我院常規感染管理辦法。PDCA循環法:
1.2.1P計劃設定。
依照國家《醫院感染監測規范》[3]、我院當前感染控制情況,調查醫護人員感染防控意識、執行能力等,制定符合我院實際的感染控制目標。(1)制度的制定:嚴格感染管理相關制度,并將其作為年度醫院防控工作的重點,制定制度后,組織醫院各科室醫護人員共同學習,依照制度、規章流程規范行為,成立專門的感染防控管理機構,督促落實規章制度的具體落實情況。(2)納入問題、缺陷。感染防控管理機構持續監督各科室感染控制情況,依照目標、計劃檢查其存在的問題、薄弱環節,并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充分調查、總結的基礎上,整理出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成冊,分發各科室,組織各科室提出解決方案。(3)人員培訓。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提高需要全體醫護人員共同努力,涉及醫、護、藥、檢以及后勤保障各部門,因此醫院要定期組織人員培訓,提高其預防感染的意識,操作技能等。每月月底抽查科室成員工作中感染控制情況,考核結果與績效直接掛鉤。
1.2.2D實施。
加大對感染多發科室的重點管理,如手術室、內鏡室、血液透室、CCU重癥醫學科、心導管介入室產房、神經外科等;加強對重點感染人群的監測,依照感染發病趨勢,重點追蹤監測新生兒、CCU、產婦、高齡等免疫例低下的易感人群,加強相關科室內消毒工作管理。各科室制定表格,記錄、等級感染病例,并及時上報,及時實施臨床干預。加強重點環節的監測,對于常見的感染疾病,如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泌尿系統感染、血流感染等,醫護人員要加強患者監護,嚴密監測治療情況,做好消毒工作,一旦發現感染相關因素,及時將導管拔除,爭取早預防,做到早隔離、早控制的效果。
1.2.3C檢查。
依照現代醫院制定的規范化標準,實施督察、自查、抽查等方式;每月組織科室自查、自我考核;醫院感染控制中心不定期檢查各科室感染控制情況,每個季度進行1次考核,歸納收集到的問題并進行系統化分析,盡早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咕幬锸褂们闆r、標本采集情況等及時整理;醫療廢物為院內感染的主要傳播物品,因此要定期檢查醫療廢物的分類、運送、處理、物體表面、消毒液、手衛生、無菌物品等項目監測指標。醫院依照感染控制中心提供的數據,在院周會上評比、點評,并與科室績效工資掛鉤,以激勵、警示科室加強感染管理的控制。
1.2.4A處理。
感染科每周例會,每月召開1次醫院感染質量分析主題會議,將梳理、發現的問題及時下達給各科室,并限定科室在規定時間內整改,感染控制專業人人員督促其執行狀況,并回收反饋單留存。
1.3觀察指標:
收集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感染、全因患病率等;分別于PDCA循環法實施前、后對各科室醫護人員的手衛生、操作規范情況進行評分,滿分100分,60分合格,分數越高則表明手衛生、操作規范情況越好。
1.4統計學分析: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t檢驗分析對比;計數資料以χ2檢驗分析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住院期間感染、全因患病率比較:
觀察組住院期間32例感染(泌尿系統感染9例、口腔感染6例、肺部感染17例),感染率為0.64%,14例全因患病患者,發生率為0.28%;參考組住院期間266例感染(泌尿系統感染89例、口腔感染46例、肺部感染17例),感染率為5.32%,136例全因患病患者,發生率為2.72%,兩組差異顯著(P<0.05)。
2.2兩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合格、操作規范評分比較:
觀察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合格評分、操作規范評分分別為(94.04±2.32)分、(93.77±3.00)分,參考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合格評分、操作規范評分分別為(89.55±3.11)分、(889.16±3.05)分,兩組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隨著國內外醫療領域新法規、新政策及新標準的密集出臺,新方法、新技術及新產品在感染控制領域的使用,我國醫療機構消毒行業及感染控制得到快速發展與進步[4-6]。為提高我院感染控制、消毒能力的水平,以使我院感染管理走向規范化與標準化,我院于2017年1月開始引進PDCA循環法,以提高我院整體管理水平。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后,患者住院期間感染、全因患病率、醫護人員手衛生合格、操作規范評分等指標均得到明顯改善(P<0.05),證明了該法的有效性。為使PDCA發揮更大價值,筆者認為在PDCA循環法的使用中,必須嚴格掌握其周期,實現管理質量的步步提升。我院在具體使用中,以“月”為周期,在月底對各科室的感染管理控制質量進行考核,通過不斷的循環,環環相扣,以快速進入下一個循環。
實踐證實,在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中,以PDCA循環理論作為指導,能夠提高感染控制的有效性,持續改進醫院感染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劉紅,姚健,林新梅,等.PDCA循環在輸血病歷檢查中的運用[J].重慶醫學,2015,44(11):1564-1566.
[2]李晨,劉志忠,謝家興,等.PDCA循環質量管理模式控制康復醫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12):1476-1479.
[3]佚名.醫院感染監測規范[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9,19(11):56-59.
[4]胡國慶,段亞波.GB15982-2012《醫院消毒衛生標準》新變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3,12(1):1-4.
[5]喻倩.不同時期醫療機構等級評審辦法及評審標準比較研究[D].濟南:濟南大學,2014:8-9.
[6]付強,郭燕紅.新時期國家醫院感染管理戰略探討[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0):4861-4864.
臨床醫學(英語:Clinical Medicine)主要是根據基礎醫學的基礎,對病患的問題(有關身體或心理的疑問、不適或疾?。┘右栽\斷、治療的學科。
臨床醫學的內容極為廣泛,分類也有多種方法。 以內涵而言,涵蓋了臨床診斷學、臨床治療學等。 以所處理對象、方法或器官系統的不同,也可區分成各個臨床學科,如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小兒科學、精神醫學、神經科學、泌尿科學、 皮膚科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康復醫學、麻醉學、骨科學、放射科學、急診科學等等,但以上的分類并不是統一的分類,可因各地或各醫療機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區分方式。
更廣而言之,對象是病患(人)的學科,即可加上臨床兩字,如臨床藥理學、臨床心理學等,均可歸類于臨床醫學相關的學門。
歡迎聯系我們報考臨床醫學專業。
上一篇:
從臨床藥物治療需求談循證藥學服務的應用
下一篇:
臨床路徑管理在醫院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價值